close
藕益大師---選佛譜---卷六選佛譜卷第六 【十二別教位次門(凡五十二位)】   譜曰。行人先信中道佛性。然後次第修行三觀以剋證之。此是獨菩薩法。不與聲聞辟支佛共。所有教。理。智。斷。行。位。因。果。別前藏通二教。別後圓教。故名別也。(教則獨被菩薩。理則隔歷三諦。智則三智次第。斷則三惑前後。行則五行差別。位則位不相收。因則一因迥出。果則一果不融。)由修次第三觀。故有外凡十信。內凡三賢三十位。及以十地聖位差別。?後等覺。妙覺。總成五十二位因果法門。從淺階深。不相融攝也。  初信心(那那。那謨。謨謨。皆五停心。阿阿。二念心。阿彌。三精進心。彌彌。阿陀。皆四慧心。彌陀。五定心。陀陀。不退心。那佛。五定心。謨佛。六不退心。阿佛。發心住。彌佛。圓五品。陀佛。圓十信。佛佛。上品上生。)  譜曰。聞說因緣假名。無量四諦。及中道佛性。常住三寶之理。隨順不疑。名為信心。那那等三。煩惱障重。須修助道。故借用三藏五停心也。阿阿以下。如次升進。阿佛登初住者。於本教中。雖無頓超之義。亦有漸超義故。彌佛圓五品者。按位轉入故。陀佛圓十信者。開麤成妙故。佛佛上品上生者。?信大乘。又承佛力。必速悟無生法忍故。  二念心(那那。那謨。皆五停心。謨謨。初信心。阿阿。三精進心。阿彌。四慧心。彌彌。阿陀。皆五定心。彌陀。不退心。陀陀。護法心。那佛。六不退心。謨佛。七心。阿佛。治地住。彌佛。圓五品。陀佛。圓十信。佛佛。上品上生。)  譜曰。?信佛性。憶念不忘。發菩提心。披弘誓鎧。名為念心。  三精進心(那那。五停心。那謨。初信心。謨謨。二念心。阿阿。四慧心。阿彌。五定心。彌彌。阿陀。皆六不退心。彌陀。護法心。陀陀。迴向心。那佛。七護法心。謨佛。八心。阿佛。修行住。彌佛。圓五品。陀佛。圓信。佛佛。上品上生。)  譜曰。?發大心。勤修止觀。名精進心。  四慧心(那那。初信心。那謨。二念心。謨謨。精進心。阿阿。五定心。阿彌。不退心。彌彌。阿陀。皆七護法心。彌陀。迴向心。陀陀。九戒心。那佛。八迴向心。謨佛。九心。阿佛。生貴住。彌佛。圓五品。陀佛。圓信。佛佛。上品上生。)  譜曰。?修止觀。?以止觀次第破惑。故名慧心。  五定心(那那。二念心。那謨。三精進心。謨謨。四慧心。阿阿。六不退心。阿彌。護法心。彌彌。阿陀。皆八迴向心。彌陀。九戒心。陀陀。十願心。那佛。九戒心。謨佛。十願心。阿佛。五方便具足住。彌佛。圓五品。陀佛。圓信。佛佛。上品上生。)  譜曰。雖以觀慧破惑。但除其病。而不除法。譬如金鎞。去膜護珠。故名定心。  六不退心(那那。四慧心。謨謨。五定心。阿阿。七心。阿彌。八心。彌彌。阿陀。皆九心。彌陀。十心。陀陀。初住。那佛。十心。謨佛。初住。阿佛。六住。彌佛。圓五品。陀佛。圓信。佛佛。上品上生。)  譜曰。於定心中。如次修行三十七品。令其調適。能伏煩惱。名不退心。然猶未證三種不退。但較前五心稍堅固耳。故那謨相雜。雖可不行。而那那純見。謨謨純愛。猶未能永伏也。  七護法心(那那。五心。謨謨。六心。阿阿。八心。阿彌。九心。彌彌。阿陀。皆十心。彌陀。初住。陀陀。二住。那佛。初住。謨佛。二住。阿佛。七住。彌佛。圓五品。陀佛。圓信。佛佛。上品上生。)  譜曰。善修助道。以事扶理。令觀慧法。保持不失。名護法心。  八迴向心(那那。六心。謨謨。七心。阿阿。九心。阿彌。十心。彌彌。阿陀。皆初發心住。彌陀。二住。陀陀。三住。那佛。二住。謨佛。三住。阿佛。八住。彌佛。圓五品。陀佛。圓十信。佛佛。上品上生。)  譜曰。乍得輕安。不生增上慢心。明識次位。善能迴因向果。名迴向心。  九戒心(那那。七心。謨謨。八心。阿阿。十心。阿彌。初發心住。彌彌。阿陀。皆二治地住。彌陀。三修行住。陀陀。生貴住。那佛。修行住。謨佛。四生貴住。阿佛。九住。彌佛。圓五品。陀佛。圓信。佛佛。上品上生。)  譜曰。能於強?二魔。安忍不動。防非止過。護淨善根。名為戒心。  十願心(那那。八心。謨謨。九心。阿阿。初住。阿彌。二住。彌彌。阿陀。皆三住。彌陀。四住。陀陀。五住。那佛。四住。謨佛。五住。阿佛。十住。彌佛。圓信。陀佛。上中生。佛佛。上上生。)  譜曰。不著有漏似道法愛。則不隨禪受生。但觀可化眾生之處。隨願往生。故名願心。(外凡位竟)  初發心住(那那。無生懺。阿阿。二住。阿彌。三住。彌彌。阿陀。皆四住。彌陀。五住。陀陀。六住。那佛。五住。謨佛。六住。阿佛。初行。彌佛。圓信。陀佛。方便淨土。佛佛。圓十住。)  譜曰。菩薩於多劫中。修行信心。已得成就。能斷分別我見。及從分別所起惡煩惱業。創見真空寂滅之理。憫物昏迷。常懷濟度。名發心住。此?內凡三十心中最初心也。此心?發。便與須陀洹果。及見地齊。何故尚須無生懺耶。良由菩薩化物心重。自行則輕。不務斷結。從十信心。?便出假。?出假後。遇大違緣。則分別心生。退菩提願。如舍利弗。往昔已曾得六住心。由婆羅門乞眼因緣。捨其大願。還趨小果。是故六住已前。煩惑未盡。猶得有退轉義。那那須修無生懺也。阿阿等八。按位漸進。如常可知。阿佛亦得漸超。故階初行。彌佛按位可接。故成圓信。陀佛歸方便淨。永離退緣。佛佛開麤顯妙。亦是勝進接也。(從淨土來者。不行那那。下五位准知。)  二治地住(那那。無生懺。阿阿。三住。阿彌。四住。彌彌。阿陀。皆五住。彌陀。六住。陀陀。七住。那佛。六住。謨佛。七住。阿佛。二行。彌佛。圓信。陀佛。方便淨土。佛佛。圓住。)  譜曰。常隨空心。淨諸法門。名治地住。准位應同斯陀含向。  三修行住(那那。無生懺。阿阿。四住。阿彌。五住。彌彌。阿陀。皆六住。彌陀。七住。陀陀。八住。那佛。七住。謨佛。八住。阿佛。三行。彌佛。圓信。陀佛。方便淨土。佛佛。圓住。)  譜曰。長養眾善。名修行住。准位應同斯陀含果。  四生貴住(那那。無生懺。阿阿。五住。阿彌。六住。彌彌。阿陀。皆七住。彌陀。八住。陀陀。九住。那佛。八住。謨佛。九住。阿佛。四行。彌佛。圓信。陀佛。方便淨土。佛佛。圓住。)  譜曰。生在佛家。種性清淨。名生貴住。准位應同阿那含向。  五方便具足住(那那。無生懺。阿阿。六住。阿彌。七住。彌彌。阿陀。皆八住。彌陀。九住。陀陀。十住。那佛。九住。謨佛。十住。阿佛。五行。彌佛。圓信。陀佛。方便淨土。佛佛。圓住。)  譜曰。多習無量善根。故名方便具足。准位應同阿那含果。  六正心住(那那。無生懺。阿阿。七住。阿彌。八住。彌彌。阿陀。皆九住。彌陀。十住。陀陀。初行。那佛。十住。謨佛。初行。阿佛。六行。彌佛。圓信。陀佛。方便淨土。佛佛。圓住。)  譜曰。成就第六般若法門。名正心住。准位應同阿羅漢向。  七不退住(阿阿。八住。阿彌。九住。彌彌。阿陀。皆十住。彌陀。初行。陀陀。二行。那佛。初行。謨佛。二行。阿佛。七行。彌佛。圓信。陀佛。方便淨土。佛佛。圓住。)  譜曰。入於無生畢竟空界。名不退住。准位應同阿羅漢果。已辦地也。  八童真住(阿阿。九住。阿彌。十住。彌彌。阿陀。皆初行。彌陀。二行。陀陀。三行。那佛。二行。謨佛。三行。阿佛。八行。彌佛。圓信。陀佛。方便淨土。佛佛。圓住。)  譜曰。不以邪倒破菩提心。離諸過失。名童真住。准位應同辟支佛地。能侵習也。  九法王子住(阿阿。十住。阿彌。初行。彌彌。阿陀。皆二行。彌陀。三行。陀陀。四行。那佛。三行。謨佛。四行。阿佛。九行。彌佛。圓信。陀佛。方便淨土。佛佛。圓住。)  譜曰。佛為法王。今從佛法生解。當紹佛位。名法王子。應同通教菩薩地也。  十灌頂住(阿阿。初行。阿彌。二行。彌彌。阿陀。皆三行。彌陀。四行。陀陀。五行。那佛。四行。謨佛。五行。阿佛。十行。彌佛。圓信。陀佛。方便淨土。佛佛。圓住。)  譜曰。?紹佛種。必受佛職。名灌頂住。界內塵沙惑盡。俗諦理明。堪作人天師導故。(初賢十住位竟)  初歡喜行(阿阿。二行。阿彌。三行。彌彌。阿陀。皆四行。彌陀。五行。陀陀。六行。那佛。五行。謨佛。六行。阿佛。初向。彌佛。方便淨土。陀佛。圓住。佛佛。圓行。)  譜曰。從空入假。?學一切出世法門。盡行諸佛所有善行。故名十行。歡喜行者。?是施波羅密增上。能生自他歡喜心故。 彌佛?生方便淨者。不離佛故。陀佛圓住者。勝進接故。佛佛圓行者。開麤成妙故。下皆准知。  二饒益行(阿阿。三行。阿彌。四行。彌彌。阿陀。皆五行。彌陀。六行。陀陀。七行。那佛。六行。謨佛。七行。阿佛。二向。彌佛。方便淨土。陀佛。圓住。佛佛。圓行。)  譜曰。饒益行者。戒波羅密增上。滅惡生善。攝化眾生。令其得法利故。  三無瞋恨行(阿阿。四行。阿彌。五行。彌彌。阿陀。皆六行。彌陀。七行。陀陀。八行。那佛。七行。謨佛。八行。阿佛。三向。彌佛。方便淨土。陀佛。圓住。佛佛。圓行。)  譜曰。無瞋恨行。亦名無違逆行。忍波羅密增上。不生嫌恚。常有謙恭故。  四無盡行(阿阿。五行。阿彌。六行。彌彌。阿陀。皆七行。彌陀。八行。陀陀。九行。那佛。八行。謨佛。九行。阿佛。四向。彌佛。方便淨土。陀佛。圓住。佛佛。圓行。)  譜曰。無盡行。亦名無屈撓行。精進波羅密增上。功德無盡。無能屈伏令阻撓故。  五離癡亂行(阿阿。六行。阿彌。七行。彌彌。阿陀。皆八行。彌陀。九行。陀陀。十行。那佛。九行。謨佛。十行。阿佛。五向。彌佛。方便淨土。陀佛。圓住。佛佛。圓行。)  譜曰。離癡亂者。禪波羅密增上。有慧故無癡。有定故無亂也。  六善現行(阿阿。七行。阿彌。八行。彌彌。阿陀。皆九行。彌陀。十行。陀陀。初向。那佛。十行。謨佛。初向。阿佛。六向。彌佛。方便淨土。陀佛。圓住。佛佛。圓行。)  譜曰。善現行者。般若波羅密增上。生生常在諸佛會中。於一切法皆明了故。  七無著行(阿阿。八行。阿彌。九行。彌彌。阿陀。皆十行。彌陀。初向。陀陀。二向。那佛。初向。謨佛。二向。阿佛。七向。彌佛。方便淨土。陀佛。圓住。佛佛。圓行)  譜曰。無著行者。方便波羅密增上。於生死涅槃二邊。皆不著故。  八尊重行(阿阿。九行。阿彌。十行。彌彌。阿陀。皆初向。彌陀。二向。陀陀。三向。那佛。二向。謨佛。三向。阿佛。八向。彌佛。方便淨土。陀佛。圓住。佛佛。圓行。)  譜曰。尊重行。亦名難得行。願波羅密增上。所有善根。最為尊重。極難得故。  九善法行(阿阿。十行。阿彌。初向。彌彌。阿陀。皆二向。彌陀。三向。陀陀。四向。那佛。三向。謨佛。四向。阿佛。九向。彌佛。方便淨土。陀佛。圓住。佛佛。圓行。)  譜曰。善法行者。力波羅密增上。說法授人。成物軌則故也。  十真實行(阿阿。初向。阿彌。二向。彌彌。阿陀。皆三向。彌陀。四向。陀陀。五向。那佛。四向。謨佛。五向。阿佛。十向。彌佛。方便淨土。陀佛。圓住。佛佛。圓行。)  譜曰。真實行者。智波羅密增上。照一切法。非如非異。得悟真實性故。(中賢十行位竟)  初救護眾生離眾生相迴向(阿阿。二向。阿彌。三向。彌彌。阿陀。皆四向。彌陀。五向。陀陀。六向。那佛。五向。謨佛。六向。阿佛。圓信。彌佛。方便淨土。陀佛。圓住。佛佛。圓向。)  譜曰。十住入空。十行入假。迴此二邊。以向中道。名為十迴向也。由不住空。故名救護眾生。由不住有。故名離眾生相。雙遣二邊。正觀中道。故常行六道。不受六道諸果報苦。雖不實受。示同有受。非諸凡夫外道及二乘人所能測也。 阿佛圓信者。得相似中觀故。亦是按位接故。 彌佛方便者。恆淨佛國土故。亦仍不離佛故。 陀佛圓住者。仍是勝進接故。 佛佛圓向者。亦開麤成妙故。下皆准知。  二不壞迴向(阿阿。三向。阿彌。四向。彌彌。阿陀。皆五向。彌陀。六向。陀陀。七向。那佛。六向。謨佛。七向。阿佛。圓信。彌佛。方便淨土。陀佛。圓住。佛佛。圓向。)  譜曰。空有二邊。並皆可壞。由修中觀。似解分明。故名不壞也。  三等一切佛迴向(阿阿。四向。阿彌。五向。彌彌。阿陀。皆九向。彌陀。七向。陀陀。八向。那佛。七向。謨佛。八向。阿佛。圓信。彌佛。方便淨土。陀佛。圓住。佛佛。圓向。)  譜曰。三世佛法。一切時行。故名等一切佛也。  四至一切處迴向(阿阿。五向。阿彌。六向。彌彌。阿陀。皆七向。彌陀。八向。陀陀。九向。那佛。八向。謨佛。九向。阿佛。圓信。彌佛。方便淨土。陀佛。圓住。佛佛。圓向。)  譜曰。以大願力。普入一切國土。供養一切諸佛。故名至一切處。  五無盡功德藏迴向(阿阿。六向。阿彌。七向。彌彌。阿陀。皆八向。彌陀。九向。陀陀。十向。那佛。九向。謨佛。十向。阿佛。圓信。彌佛。方便淨土。陀佛。圓住。佛佛。圓向。)  譜曰。以常住法。授與前人。故名無盡功德藏也。  六隨順平等善根迴向(阿阿。七向。阿彌。八向。彌彌。阿陀。皆九向。彌陀。陀陀。那佛。謨佛。皆十向。阿佛。圓信。彌佛。方便淨土。陀佛。圓住。佛佛。圓向。)  譜曰。行一切善。普皆迴向眾生。同成佛道。更無二趣。故名隨順平等善根。 陀陀。謨佛。亦皆十向者。於教道中。未得出世正慧。更無可勝進故。下諸位中。准此應知。  七隨順等觀一切眾生迴向(阿阿。八向。阿彌。九向。彌彌。阿陀。彌陀。陀陀。那佛。謨佛。皆十向。阿佛。圓信。彌佛。方便淨土。陀佛。圓住。佛佛。圓向。)  譜曰。觀諸眾生所有善惡。一相無二。皆順實相。故名隨順等觀一切。  八真如相迴向(阿阿。九向。阿彌。彌彌。阿陀。彌陀。陀陀。那佛。謨佛。皆十向。阿佛。圓信。彌佛。方便淨土。陀佛。圓住。佛佛。圓向。)  譜曰。心得自在。等三世佛。常照有無。不得二相。故名真如相也。  九無縛解脫迴向(阿阿。阿彌。彌彌。阿陀。彌陀。陀陀。那佛。皆十向。謨佛。初地。阿佛。圓信。彌佛。方便淨土。陀佛。圓住。佛佛。圓向。)  譜曰。照了三世諸法。非有非空。本無縛著。故名無縛解脫也。 謨佛初地者。於教道中。而入證道。雖有佛慧。仍帶權故。次位那佛。准此應知。  十法界無量迴向(阿阿。阿彌。彌彌。阿陀。彌陀。陀陀。皆方便淨土。那佛。初地。謨佛。二地。阿佛。方便淨土。彌佛。圓住。陀佛。圓行。佛佛。圓向。)  譜曰。覺一切法中道無相。故名法界無量也。 阿阿等六。皆方便淨土者。緣修已極。功不唐捐。?未發中道佛慧。必歸有餘國故。(上賢十向位竟。 已上內凡三十心竟。)  初歡喜地(阿陀。二地。彌陀。三地。陀陀。四地。那佛。三地。謨佛。四地。阿佛。圓住。彌佛。圓行。陀佛。圓向。佛佛。圓地。)  譜曰。出生一切佛法。荷負法界有情。名之為地。初歡喜地者。初破無明。證真中道。捨異生性。入同生性。故大樂歡喜也。分得如來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等。初入實報無障礙土。能於百佛世界。示現八相成道。利益群品。故云證道同圓。今約教門。故阿阿等散善不行。唯阿陀等三。名為定善。及那佛。謨佛。可以漸增品位。若阿佛。則按位便同圓住。彌佛。陀佛。則勝進便成圓行圓向。至於佛佛。則開麤顯妙。?為圓地也。下皆准知。  二離垢地(阿陀。三地。彌陀。四地。陀陀。五地。那佛。四地。謨佛。五地。阿佛。圓住。彌佛。圓行。陀佛。圓向。佛佛。圓地。)  譜曰。以正無相入眾生界。具淨尸羅。遠離起微細犯諸煩惱垢。名離垢地也。此地能於千佛世界示現作佛。自此以下。地地培勝。具如華嚴十地品說。  三發光地(阿陀。四地。彌陀。五地。陀陀。六地。那佛。五地。謨佛。六地。阿佛。圓住。彌佛。圓行。陀佛。圓向。佛佛。圓地。)  譜曰。成就勝定大法總持。能發無邊妙慧光明。名發光地也。  四燄慧地(阿陀。五地。彌陀。六地。陀陀。七地。那佛。六地。謨佛。七地。阿佛。圓住。彌佛。圓行。陀佛。圓向。佛佛。圓地。)  譜曰。安住最勝菩提分法。燒煩惱薪。名燄慧地也。  五難勝地(阿陀。六地。彌陀。七地。陀陀。八地。那佛。七地。謨佛。八地。阿佛。圓住。彌佛。圓行。陀佛。圓向。佛佛。圓地。)  譜曰。真俗兩智。行相互違。合令相應。名難勝地也。  六現前地(阿陀。七地。彌陀。八地。陀陀。九地。那佛。八地。謨佛。九地。阿佛。圓住。彌佛。圓行。陀佛。圓向。佛佛。圓地。)  譜曰。住緣起智。引無分別最勝般若令現前故。名現前地也。  七遠行地(彌陀。八地。陀陀。九地。那佛。八地。謨佛。九地。阿佛。圓住。彌佛。圓行。陀佛。圓向。佛佛。圓地。)  譜曰。至無相住功用後邊。出過世間及出世間二乘道故。名遠行地也。 阿陀不行者。依教道中。八地真無生法忍最難階故。  八不動地(彌陀。九地。陀陀。十地。那佛。九地。謨佛。十地。阿佛。圓住。彌佛。圓行。陀佛。圓向。佛佛。圓地。)  譜曰。無分別智任運相續。相用煩惱不能動故。名不動地也。  九善慧地(彌陀。十地。陀陀。等覺。那佛。十地。謨佛。等覺。阿佛。圓住。彌佛。圓行。陀佛。圓向。佛佛。圓地。)  譜曰。成就微妙四無礙解。能?十方善說法故。名善慧地也。  十法雲地(彌陀。陀陀。皆等覺。那佛。等覺。謨佛。圓住。阿佛。圓行。彌佛。圓向。陀佛。圓地。佛佛。圓等覺。)  譜曰。大法智雲。含眾德水。蔭蔽一切。充滿法身。故名法雲地也。陀陀亦等覺者。於教道中無可進故。  等覺菩薩(那佛。謨佛。皆圓行。阿佛。圓向。彌佛。圓地。陀佛。別妙覺佛。佛佛。圓究竟妙覺。)  譜曰。邊際智滿。入重玄門。若望法雲。已名為佛。若望妙覺。猶名菩薩。故稱等覺也。於教道中。更無可進。故彌陀等亦皆不行。須遇佛字。方得開顯增進耳。陀佛成別佛者。應界外機。示圓滿報。?坐塵剎道場故。佛佛成圓佛者。盡無明源。顯究竟覺。不異圓家十行故。  別教妙覺佛位(阿阿。阿彌。彌彌。皆贈一。阿陀。彌陀。陀陀。皆贈二。那佛。贈一。謨佛。贈二。阿佛。贈三。彌佛。贈四。陀佛。佛佛。皆究竟妙覺。)  譜曰。金剛後心。朗然大覺。妙智窮源。無明習盡。翛然無累。寂而常照。所證真如。名為法身。所轉四智相應心品。及無垢識所變無漏身土。盡未來際。常住不滅。名自受用報身。為地上菩薩。示坐蓮華臺藏世界。現有剎塵相好莊嚴。名勝應身。亦名他受用報身。但由平等性智之力。令其得見。不須別起成事化故。為地前菩薩。及利根三乘。示現色究竟天最高大身。名帶劣勝應身。亦名大化身。從成所作智所示現故。為鈍根三乘。及博地凡夫。示現菩提樹下父母所生之身。名劣應身。亦名千百億化身。為一切異生。示現種種雜趣殊形。名隨類化身。此二亦皆成所作智所示現故。當知四十二品無明未盡。未得圓滿無上菩提。終不得名妙覺極果。但以別教被鈍根故。僅說無明止十二品。遂計斷十二品無明。便成妙覺。然此妙覺。必是圓妙覺位之所示現。故於此位。再得陀佛。便可開權顯實。開?顯本矣。況更得佛佛耶。 十二別教位次門竟。 【十三圓教位次門(凡八位)】   譜曰。圓妙。圓滿。圓足。圓頓。故名圓教。一切因緣所生法。無不?空假中。三諦圓融。不可思議。是為圓妙。舉一?三。言三?一。三一相?。無有缺減。是為圓滿。由有理具三千。方有事造三千。由觀事造三千。?顯理具三千。圓見事理一念具足。是為圓足。迷之不減。悟之不增。當下圓成。體非漸證。是為圓頓。故云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眾生如。佛如。一如無二如。一色一香。無非中道。一切諸法。皆是佛法。前三教人。乃至一切眾生。從來不出此理性中。但由日用不知。雖終日行而不自覺。一覺此理。則如演若歇狂。本頭如故。翳病?盡。華處全空。故云圓滿菩提。歸無所得也。以此圓解歷一切法。則一切法無不皆圓。治世語言。資生產業。皆與實相不相違背。況前三教。本是為實所施之權。豈不一一皆圓妙耶。古人所以簡偏圓者。正是簡情。原非簡法。若謂有法獨圓。則必更有不圓之法與之為對。?有對待。便是不妙。不滿。不足。何能獨頓。故知末世談圓。有名無義久矣。問。?云圓頓圓足。何容更立位次。答。若執定無位次。亦非圓足圓頓。以不具足因果修證法故。以不得一位一切位。一切位一位之妙體故。所以欲達圓宗。須明六?。謂始終迷悟。故言六。一性無殊。故言?。不變隨緣。故言六。隨緣不變。故言?。全性起逆順兩修。故言六。全逆順兩修皆在性。故言?。知六而不知?。必生退屈。知?而不知六。必生上慢。又設不知?。則依何有六。設不知六。則?何所?。故六?義。雙照性修事理聖凡迷悟因果。無不圓也。然理?在迷。眾生本證。由聞名字。乃修圓頓妙觀。故須五品觀成。方階圓位。又以分證位長。略分為六。所謂住。行。向。地。及以等覺。金剛後心。至於妙覺極果。乃是諸教之所同歸。?位次而非位次。不應列入因位中矣。問。果位若不列入因位。則前三教佛果。何以各列因位後耶。答。前三佛位。各約當教。假名為果。若望圓位。則總屬因故也。  圓五品位(那那。那謨。謨謨。皆無生懺。阿陀。彌陀。陀陀。皆圓十信。那佛。上品中生。謨佛。上品上生。阿佛。圓十住。彌佛。圓十行。陀佛。圓十向。佛佛。圓十地。)  譜曰。言外凡五品觀行?佛者。依法華經立。一隨喜品。謂隨順妙法。慶己慶他。二讀誦品。謂受持文義。以資理觀。如膏助火。愈益其明。三講說品。謂理觀轉勝。弘誓熏心。導利前人。化功歸己。四兼行六度。謂理觀?熟。傍兼事行。能令少施功德與虛空等。持戒等亦復如是。五正行六度。謂自行化他。事理具足。觀心無礙。轉勝於前。此五品位。分作三心。謂初二品。名為初心。任運能感同居淨土中品下生。第三。第四。名為中心。任運能感中品中生。第五一品。名為後心。任運能感中品上生。然非勝進之旨。故不列之。那那等三無生懺者。若在觀行之中。自能圓伏五住煩惱。或時出觀。未免現起煩惱。故須觀罪實相也。阿彌等三不行。唯行阿陀等三者。須藉定善。方可淨六根故。那佛上品中生者。已能善解義趣。又承化佛授手故。謨佛上品上生者。已能讀誦修行。又得佛光迎接故。阿佛圓住者。妙觀力強。徑入阿字門故。彌佛圓行。陀佛圓向。佛佛圓地者。圓人善超。一生能頓入故。  圓十信位(阿阿。阿彌。彌彌。阿陀。彌陀。陀陀。那佛。謨佛。皆方便。阿佛。圓十住。彌佛。圓十行。陀佛。圓十向。佛佛。圓十地。)  譜曰。言內凡十信相似?佛者。謂善修平等法界。?成信心。善修慈悲誓願。?成念心。善修圓妙止觀。成精進心。善破三惑。?成慧心。善知通塞。?成定心。善調圓妙道品。成不退心。善修助道。成護法心。善知次位。成迴向心。善修安忍。?成戒心。善修無著。?成願心。此與別教十心。名雖是同。義則永異。別教用生滅觀。從假入空。僅伏見思煩惱。圓教用妙三觀。直觀法性。圓伏無明。發相似解。於初信心。任運先斷見惑。至七心時。三界思盡。與四果齊。八九十心。圓斷界內界外塵沙。雖斷見思塵沙皆盡。非本所期。不以為喜。何以故。本意唯欲斷無明入佛住故。譬如冶鐵。意在成器。麤垢先落。未遂本期。不生喜也。此十信位。亦分三心。從初至七。同別七住。皆名初心。任運能感同居淨土上品下生。八心。九心。擬同別教十住十行。名為中心。任運能感上品中生。第十願心。擬同別十迴向。名為後心。任運能感上品上生。然亦未名勝進。故不列之。阿阿等八。皆方便淨土者。十信滿心。若未發真。必歸界外有餘國故。阿佛等四。僅與五品同者。五品亦云?十信故。  圓十住位(阿阿。阿彌。彌彌。皆圓十行。阿陀。彌陀。陀陀。皆圓十向。那佛。圓十行。謨佛。圓十向。阿佛。圓十地。彌佛。圓等覺。陀佛。金剛心。佛佛。究竟妙覺。)  譜曰。言分證?佛者。謂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共四十一聖位也。有謂頓悟?佛。無復位次之殊。又謂頓悟初心。?是究竟圓極。而有四十二位者。是化鈍根。方便立淺深之名。又有謂初頓悟至十住。?是十地。而說有十行。十迴向。十地者。是重說耳。智者大師判云。諸解悉是偏取。然平等法界。尚不論悟與不悟。孰辨淺深。?得論悟與不悟。何妨論於淺深。究竟大乘。無過華嚴。大集。般若。法華。涅槃。雖明法界平等。無說無示。而菩薩行位。終自炳然。大論云。譬如入海。有始入者。到中者。至彼岸者。普賢觀云。大乘因者。諸法實相。大乘果者。亦諸法實相。論諸次位。非徒臆說。(文)今依此義。故於分證佛中。仍分住。行。向。地。等覺之殊也。問。?分四十一位。何不廣列。如別教耶。答。為破行向地為重說。故須略明階次。為顯圓人善超。一念便能開示悟入。不同別教歷別艱辛。故不須廣列也。今先明十住者。初發心住。乃至十灌頂住。名不異別。義亦永殊。別教用無生觀。初住斷見。七住盡思。十住僅斷界內塵沙。今用圓妙一心三觀。直斷一品無明而入初住。?能百界作佛。八相成道。與別教歡喜地齊。故華嚴云。初發心時。便成正覺。成就慧身。不由他悟。清淨妙法身。湛然應一切。(文)慧身。?般若德。了因慧心開發也。妙法身。?法身德。正因理心開發也。應一切。?解脫德。緣因善心開發也。如此三身三德發得本有。故名初發心住。次從二住以去。各斷一品無明。各增一分三德。乃至十住。便齊別教十法雲地。譬如月體雖無增減。而黑相漸減。則白光漸增也。  圓十行位(阿阿。阿彌。彌彌。那佛。皆圓十向。阿陀。彌陀。陀陀。皆圓向贈一擲。謨佛。圓向贈一。阿佛。圓十地。彌佛。圓等覺。陀佛。金剛後心。佛佛。究竟妙覺。)  譜曰。從十住後。更斷十品無明。成十行位。名亦與別教同。然初歡喜行。?與別等覺齊。二饒益行。?與別妙覺齊。三行已去。所有智斷。並非別教行人所知。以別教教道僅說十二品無明故。然亦應知別教圓滿報佛。決非局在圓教二行。必是圓妙覺佛之所示現。故須開?顯本也。問。阿陀等四。何不徑登圓地。乃僅圓向贈一耶。答。地法尊勝。故須阿佛。乃能登之。如大佛頂經。於十迴向後心。更明四種妙圓加行。?此意也。  圓十迴向位(阿阿。阿彌。彌彌。皆贈一。阿陀。彌陀。陀陀。皆贈二。那佛。贈一。謨佛。贈二。阿佛。圓十地。彌佛。圓等覺。陀佛。金剛心。佛佛。究竟妙覺。)  譜曰。名亦與別教同。但須十行之後。更破十品無明。乃成十迴向也。  圓十地位(阿阿。阿彌。彌彌。皆贈一。阿陀。彌陀。陀陀。皆贈二。那佛。贈一。謨佛。贈二。阿佛。圓等覺。彌佛。金剛心。陀佛。佛佛。皆究竟妙覺。)  譜曰。十迴向後。更破一品無明。乃成十地。故名雖亦同別地。而智斷則永異矣。阿佛方階等覺者。自十地望之。已如佛故。  圓等覺位(阿阿。阿彌。彌彌。皆贈一。阿陀。彌陀。陀陀。皆贈二。那佛。贈一。謨佛。贈二。阿佛。金剛後心。彌佛。陀佛。佛佛。皆究竟妙覺。)  譜曰。十地後心。更斷一品無明。入等覺位。於變易生死海中。唯餘一生。故名一生所繫菩薩。 阿佛金剛後心者。入重玄門。?修普賢行願海故。  金剛後心(阿阿。阿彌。彌彌。那佛。皆贈一。阿陀。彌陀。陀陀。謨佛。皆贈二。阿佛。彌佛。陀佛。佛佛。皆究竟妙覺。)  譜曰。等覺位中。更開出金剛後心者。大佛頂經云從乾慧心。至等覺已。是覺始獲金剛心中初乾慧地。如是重重單複十二。方盡妙覺。成無上道。智者大師淨名疏云。圓教始從初住。終至法雲。圓斷諸見。猶有習在。等覺入重玄門。千萬億劫重修凡事。見理分明。習氣微薄。直至最後金剛喻定。斷餘微習。方得究盡本來妙覺明體。而成無上道也。問。?云入重玄門。千萬億劫重修凡事。何以阿佛?登究竟妙覺。答。大佛頂經又云。識陰若盡。則汝現前諸根互用。從互用中。能入菩薩金剛乾慧。圓明精心。於中發化。如是乃超信住。行。向。十地。等覺。入於如來妙莊嚴海。圓滿菩提。歸無所得。由是觀之。則金剛後心。欲入妙覺。特一間耳。縱歷千萬億劫。何異彈指頃耶。 十三圓教位次門竟。 【十四淨土橫超門(凡十三位)】   譜曰。佛土有四。一者凡聖同居土。若是五濁重者所感。則雜有四惡趣苦。名之為穢。如娑婆世界等。若復五濁輕者所感。則純是人天善侶。名之為淨。如西方極樂等。二者方便有餘土。若從析空拙度得生。則沈空滯寂。名之為穢。若從體空巧度得生。則見佛聞法。名之為淨。三者實報莊嚴土。若從次第三觀所感。則雖證道同圓。而無明習重。智慧稍鈍。名之為穢。若從一心三觀所感。則雖法界無別。而無明習輕。智慧猛利。名之為淨。四者常寂光土。若約別教。則僅斷十二品無明所顯。未盡法源。名之為穢。若約圓教。則是斷盡四十二品無明所顯。究盡體性。名之為淨。然此四土。有豎有橫。若以自修行力。斷盡見思。方出同居而入方便。斷盡塵沙。兼破無明。方出同居方便而入實報。斷盡無明。方出同居方便實報而入寂光。?名為豎。若仗阿彌陀佛願力。未斷見思。?能出娑婆穢。生極樂淨。?生極樂。?於彼土得證方便實報寂光三種淨土。不必捨身受身。然後證入。故名為橫也。約四教分別者。藏教析空觀成。出同居穢。入方便穢。不能生同居淨。況生方便淨耶。通教體空觀成。出同居穢。入方便淨。然不能於未斷惑前生同居淨。別教知有他方佛國。十信位中。若能發願往生。?生同居淨土。若不發願。仍不得生。十住。行。向。能生方便淨土。十地等覺。僅能生實報穢。教道妙覺。僅能證寂光穢。圓教五品觀位。若能發願。任運感同居淨土中三品生。若不發願。則未必生。圓十信位。若能發願。任運感同居土上三品生。?便橫證方便淨土。?悟無生。亦?橫證實報寂光二種淨土。若不發願。須至七信。方任運生方便淨土。唯初住以上。無論發願與否。任運分證實報寂光兩種淨耳。是故設依自修行力。則四教並名豎入。唯依阿彌陀佛願力。始可橫超也。問。十惡猛心。人天小善。苟能懺悔迴向發願。皆得往生極樂世界。何謂藏通二教不生西方。答。藏通二教。不聞他方佛名字故。若得聞我阿彌陀佛萬德洪名。懺悔迴向發願往生。?屬別圓二教所攝機故。問。圓教法門。不縱不橫。何得亦名豎入。答。不縱不橫。乃約所詮理諦。?稱理所修妙觀言耳。至如六?辨位。分毫不濫。豈非豎義。故唯淨土方得名橫超也。問。藏通二教。?不得生。何故彼土仍有證小果者。答。往生論中。曾辨此議。謂由臨終迴心發大乘願。方得生彼。?生彼已。阿彌陀佛順其小習。為說苦空無常無我等法。令其?證小果。旋?迴心入大乘法。不同此土定性聲聞。故曰二乘種不生也。思之。  淨土疑城(那佛。謨佛。皆初住。阿佛。初行。彌佛。初向。陀佛。圓信。佛佛。圓住。)  譜曰。大寶積經無量壽如來會云。佛告彌勒。若有墮於疑悔。種諸善根。希求佛智。普?智。不思議智。無等智。威德智。廣大智。於自善根。不能生信。由聞佛名。起信心故。雖生彼國。於蓮華中不能出現。於五百歲。不見佛。不聞法。不見菩薩及聲聞眾。不得供養奉事諸佛。不得問於菩薩法藏。遠離一切殊勝善根。往昔世中過失盡已。然後乃出。當知疑惑為大損害。(文)由此觀之。?是信他而不信自。未開圓解。但持佛名以種善根之所致也。然亦永離退緣。遠勝非非想處多矣。故一遇佛。?得見佛聞法。證入別圓諸位也。  下品下生(彌佛。初住。陀佛。七住。佛佛。圓信。)  譜曰。准十六觀經。十二大劫。蓮華方開。故阿阿乃至阿佛皆不行也。蓮華開已。聞法歡喜。?發菩提之心。故彌佛登發心住。陀佛登不退住。佛佛成圓十信。  下品中生(那佛。初住。謨佛。二住。阿佛。十住。彌佛。十行。陀佛。十向。佛佛。方便淨土。)  譜曰。經於六劫。蓮華乃敷。故阿阿等不行。聞說大乘甚深經典。應時?發無上道心。故那佛登發心住。乃至陀佛登別十向。佛佛則橫超方便淨也。  下品上生(阿陀。初住。彌陀。七住。陀陀。十住。那佛。七住。謨佛。十住。阿佛。十行。彌佛。十向。陀佛。初地。佛佛。圓住。)  譜曰。經七七日。蓮華乃敷。故阿阿等三不行。聞說甚深十二部經。信解發心。故阿陀初發心住。經十小劫。具百法明門。得入初地。故陀佛登歡喜地。若夫佛佛。則證道同圓。故開權顯實也。  中品下生(彌彌。阿陀。皆見地。彌陀。薄地。陀陀。離欲地。那佛。薄地。謨佛。離欲地。阿佛。已辦地。彌佛。支佛地。陀佛。圓信。佛佛。方便淨土。)  譜曰。經七日已。聞法歡喜。得須陀洹。故阿阿等二不行。而彌彌?登見地。以淨土?無定性聲聞。必應呼見地為初果也。過一小劫。成阿羅漢。故阿佛登已辦地。陀佛則按位成妙。佛佛則橫超方便矣。  中品中生(彌彌。見地。阿陀。薄地。彌陀。離欲地。陀陀。已辦地。那佛。離欲地。謨佛。已辦地。阿佛。菩薩地。彌佛。圓信。陀佛。方便淨。佛佛。圓住。)  譜曰。七日華敷。聞法歡喜。得須陀洹。故亦彌彌方登見地。經半劫已。成阿羅漢。故陀陀。謨佛。皆登已辦。彌佛則按位妙。陀佛則橫超。佛佛則勝進妙也。  中品上生(阿阿。已辦地。阿彌。支佛地。彌彌。阿陀。皆九住。彌陀。十住。陀陀。初行。那佛。十住。謨佛。初行。阿佛。圓信。彌佛。方便淨土。陀佛。圓十住位。佛佛。實報淨土。)  譜曰。臨命終時。見佛作禮。未舉頭頃。?得往生。蓮華尋開。聞歎四諦。?得阿羅漢道。故阿阿登已辦地。從此增進。乃至佛佛。便得橫超實報淨也。  上品下生(阿陀。初地。彌陀。二地。陀陀。三地。那佛。二地。謨佛。三地。阿佛。圓住。彌佛。圓行。陀佛。圓向。佛佛。圓地。)  譜曰。一日一夜。蓮華乃開。七日之中。乃得見佛。雖得見佛。於眾相好。心不明了。三七日後。乃了了見。經三小劫。得百法明門。住歡喜地。故阿阿等三不行。須阿陀乃入位也。從此增進。亦可例知。  上品中生(彌彌。阿陀。皆圓信。彌陀。圓住。陀陀。圓行。那佛。圓住。謨佛。圓行。阿佛。圓向。彌佛。圓地。陀佛。圓等覺。佛佛。金剛後心。)  譜曰。此紫金臺。如大寶華。經宿則開。經於七日。?於無上菩提得不退轉。故阿阿等二不行。而彌彌證圓信也。經一小劫。得無生忍。現前受記。故彌陀那佛皆圓住也。其中多有一生補處。故陀佛成圓等覺。佛佛金剛後心。  上品上生(阿阿。圓住。阿彌。彌彌。阿陀。皆圓行。彌陀。陀陀。皆圓向。那佛。圓行。謨佛。圓向。阿佛。圓地。彌佛。圓等覺。陀佛。金剛後心。佛佛。寂光上上。)  譜曰。如彈指頃。往生彼國。見佛聞法。悟無生忍。於諸佛前。次第受記。故阿阿?證圓十住也。佛佛?證寂光上上品者。至圓至頓。不思議故。(同居淨土位竟)  方便有餘淨土(阿阿。圓住。阿彌。彌彌。阿陀。皆圓行。彌陀。陀陀。皆圓向。那佛。圓行。謨佛。圓向。阿佛。圓地。彌佛。實報淨土。陀佛。寂光淨土。佛佛。究竟妙覺。)  譜曰。方便有餘土。乃是修方便道三乘所居。故大智度論云。出三界外有淨土。一切聲聞緣覺出生其中。受法性身。非分段生。(文)若統論生方便土。共有九人。一者藏教第四果。二者藏教辟支果。是人雖生滅度之想。自謂永入無餘涅槃。不知已受變易生死之身。但以沈空滯寂。如醉如癡。直俟三昧酒消。然後從禪定覺。是名方便穢土也。(智論用對同居。故亦名淨。此就方便分別。自有淨穢。)三者通教已辦聲聞。四者通教辟支佛地。五者通教七地菩薩智增上者。(若悲增上。則誓扶習氣。受三界身。不出三界故。)六者別教七住以上菩薩。七者十行菩薩。八者十迴向菩薩。九者圓教七信以上菩薩。三界惑盡。若非大悲增上誓力。必皆生在方便淨土之中。就此七人。亦得分為九品。故幽溪選佛圖中。乃與實報寂光皆詳列之。今謂淨土及圓教。並是頓超直入法門。故唯同居淨土。依憑十六觀經而列九品。上三淨土。皆但總列一名而已。況同居上品。已屬圓信所生。?與方便淨土無別。故今方便淨土所有升進。一往與彼上上品同。  實報莊嚴淨土(阿阿。阿彌。彌彌。皆贈一。阿陀。彌陀。陀陀。皆贈二。那佛。贈一。謨佛。贈二。阿佛。寂光淨土。彌佛。陀佛。佛佛。皆實報上上品。)  譜曰。實報淨土。約修德所感稱實果報言之。謂色心無礙。身土難思。毛孔?含剎海。十世不離剎那。此亦可分九品。初發心住。為下下品。乃至究竟妙覺。為上上品。今但除上上品入極果位。餘之八品。束為此位。表其至圓頓故。  常寂光淨土(阿阿。阿彌。彌彌。皆贈一。阿陀。彌陀。陀陀。皆贈二。那佛。贈一。謨佛。贈二。阿佛。彌佛。陀佛。佛佛。皆寂光上上品。)  譜曰。寂光淨土。約修德所顯真實法性言之。謂如智不二。依正圓融。真俗兩忘。自他不二。塵塵罔非法界。念念貫徹古今。常?法身。寂?解脫。光?般若。三德秘藏。不縱不橫。具足常樂我淨。迥超四句百非。然亦可分九品。初發心住所證。為下下品。乃至究竟妙覺所證。為上上品。今亦但除上上一品入極果位。束餘八品。總為此位。表其至頓至圓故也。 十四淨土橫超門竟。 【十五圓極果位門】 佛圓教究竟妙覺位 圓滿菩提 歸無所得 實報寂光上上品 身土不二 理智一如  譜曰。佛者。覺也。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自覺異凡夫。覺他異二乘。覺滿異菩薩。此則通釋四教佛相。然藏通佛。僅於真諦而起三覺。別佛雖於中諦起三種覺。?有次第。復未窮源。不得稱覺滿也。唯圓妙覺。乃能究盡諸法實相。乃能徹證本源心地。故名圓滿菩提。而所謂究竟。止是證得眾生本具理體。未嘗增一絲毫。故曰歸無所得也。順修之極。舉凡眾生迷倒所起惑業苦三。應念化成般若解脫法身三德。?以三德為身。亦?以三德為土。能依所依互融?故。重重無盡。無盡重重。是名上上實報淨土。非於性德之外。別有修德可成也。性德理顯。由於圓妙三止三觀。能破三惑而顯三諦。智外無理。理外無智。是名上上寂光淨土。非於修德之外。別有性德可證也。蓋如來藏妙真如性。一切眾生之所共有。不生不滅。統攝無餘。故無一法而非性具。只此藏性不變隨緣。具造十界。故無一法而非修德。但理?位中。唯是逆修。名字位中。方為順修之始。妙覺極果。方是順修之終。理?純逆。妙覺純順。中間四位。逆順相兼。一念乍迷。?名為逆。一念覺悟。?名為順。逆順雖殊。皆是全性所起。皆不在於性外。是知從無始劫。至盡未來。無論聖凡。總無一剎那頃。不起逆順二修。總無一剎那頃。離於性德之體。是故諸佛所證性修二德。全是眾生本有性修二德。如金佛。金蛇。金本無二。工巧亦無二也。嗟嗟。世容有不為佛不為蛇之頑金。而決無不為十法界之頑性。故須念念覺悟此理。以此覺他。則覺行不患不圓滿矣。直至覺行圓滿。亦豈有加於性修哉。選佛譜卷第六(終) 【紀事】   蕅益道人五十五歲。盡遣學侶。單丁行腳。至歙 ( ㄕㄜˋ )浦。是為 五月初三 。越十日無事。舉筆述譜。至二十五日。稿成。凡十三日。次於二十六日清出。至 六月十一日 完。凡十五日。願以此功德。普施法界有情。同開妙解。深知法界事理性相。同發大願。速生西方極樂世界。   揚州藏經院念佛僧觀如募刻閱藏知津款內劃撥英洋一百二十八元刻此  選佛譜全部連圈計字六萬九千八百六十九箇。?印送五十部。伏願見聞隨喜。悉發道心。洞曉階差。誓登不退。往生淨域。直證菩提。施資姓氏詳載閱藏知津卷尾光緒十七年秋八月金陵刻經處識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c51522 的頭像
    cc51522

    伴手禮

    cc5152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